当前位置:首页 > 马鞍山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长三角的科创黄金走廊

admin8个月前 (09-26)马鞍山产业信息35

  之前在许多文章里有谈到区域协调或高质量发展,包括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城市群等区域。

  在未来5年里,无论是出于区域协调发展、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这些区域的发展,都会受到国家极大的关注。

  这一点在“十四五”规划中表现得很明显。如说加快推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全面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开创中部崛起的局面。

  之前有在《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中提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作为全球6个世界级城市群中的一个,具备高度发达的经济与极高的创新活力。

  而在长三角的高质量发展中,有一个更为专注于创新发展的地带,那就是同样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G60科创走廊。

  如果读者中有老司机的话,应该比较熟悉我国高速公路的命名方式,常见的省级高速公路一般命名为“S+数字”,国家级高速公路则是“G+数字”。

  而“G60科创走廊”之所以这么命名,也是因为该走廊的许多企业都围绕着G60(沪杭高速公路)发展。

  2016年,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成立。这时候的科创走廊仅局限于上海松江区。

  当时G60高速公路贯穿了松江区全区域,串起了郊区新城、大学城、上海面积蕞大的国家经济开发区等一系列地方。沿线的产业园区也集聚了区内大部分企业,贡献了区内近90%的工业值。

  所以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的成立,无论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还是从促进松江成为“先进制造业集聚、产城深度融合的示范区”的角度,都具有重大建设意义。

  这就是如今“G60科创走廊”的早期雏形,为其1.0时代。

  至2017年,这条科创走廊融入了杭州、嘉兴,开启了2.0时代,变成了“沪嘉杭G60科创走廊”。

  时隔一年, 走廊范围扩展至全上海、苏州、芜湖、宣城及合肥,辐射了金华、湖州。

  至此,3.0时代的“G60科创走廊”形成了“一廊一核多城”、“9城联动”的局面,走廊也从城市战略上升至了长三角战略地位。

  从这条走廊的命名中不难发现,推动产业与科技创新发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及驱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是其重要使命。同时,其也是长三角在创建全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引领示范区的重要引擎。

  在长三角区域中,G60科创走廊的重点产业涵盖了集成电路、电子信息、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

  至2021年,这个在区域面积、常住人口、GDP总量均占据了长三角25%左右的科创走廊,容纳的市场主体数量也超过了长三角区域的2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长三角的相应比值达33%左右。

  为推动这条走廊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还推动并发布了《金融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服务方案》。

  方案涵盖15条金融支持措施,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7大领域的科创或制造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对合肥、宣城、芜湖,虽有研究表明其相对另6个城市,在第三产业上不具备明显的产业集聚优势,但还是有值得表扬和期待的地方。

  近几年,安徽的新兴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仅2021年前三季度,安徽全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了42%。

  目前,安徽创立了27个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先进结构材料等4个产业集群更是成为了中国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020年,这4大国家级集群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达到了500家,取得营业收入3000亿元,利润130亿元。

  在安徽走向“制造强省”的道路上,机器人产业是其强力推进的一个产业。2020年,全省的机器人产业营收达380亿元,在“十三五”期间的年均增速达到了33%。

  那么,既然提到了安徽的机器人产业,就不得不提芜湖了。

  2018年,G60科创走廊的9个城市选择在芜湖设立“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为该走廊打造机器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平台。

  2020年,全市的机器人产值上升到了241.2亿元,上下游企业的数量也达到了近140家。

  目前,芜湖、马鞍山、合肥组成的“芜马合”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国内具备较大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其中6轴机器人的出货量更是达到了国产品牌第1名。

  而这3个城市在2019年安徽城市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中,都占据了前三名。

  再回到安徽省会合肥,它除了机器人产业外,其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很亮眼。

  在人工智能方面,大家耳熟能详的头部企业科大讯飞,其总部就在合肥。

  目前,讯飞开放平台的AI产品也开放了近441项,惠及265万开发者团队,总应用数与累计覆盖终端设备数分别达到了129万、33亿。

  在它的带领下,合肥乃至安徽的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也算从0到1、由小到强了。

  另外,安徽省政府和工信部还在合肥合作建立了产业园区——中国声谷,意在打造全球AI产业高地。

  2020年,这个园区吸纳了1024家企业、8万名创业人才及50支创业基金,年营收超过千亿。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2018年,“G60科创走廊新能源和网联汽车产业联盟”在合肥设立。

  大家熟知的蔚来,其中国总部也是合肥。2021年4月7日,蔚来汽车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而在与大众的合作下,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项目也成为了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一号工程”。

  目前合肥还喊出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口号。

  而宣城作为省内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三大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也将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作为千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2021年前5个月,其汽车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占到了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16.7%。

  其管辖的县级市——宁国市,电子元器件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20%,另一个县级市——广德市,其创办的印制线路板产业园,也成为了全国唯一的电子电路行业发展示范基地。

  这一点上,的确有些“弱市强县”的意味。

  但除旅游休闲业外,这两个城市在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所发展。

  在杭州“十三五”规划中,可以看到“1+6”是其重要的发展目标。即建立万亿级的信息产业集群,建设涵盖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6大千亿产业集群。

  在未来5年内,文化、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5大都市支柱产业,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信息软件等3大数字经济先导产业,仍是重点发展方向。

  目前,杭州的数字经济、工业发展都十分亮眼。

  2020年杭州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4290亿元,比全市GDP增速还高9.4个百分点,达13.3%,占全市GDP的26.6%。

  具体地,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内容和机器人4大产业分别增长了14.7%、12.9%、12.7%和12.3%。

  另外,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3者的增加值分别增长了8.6%、8.1%和11.8%,分别占据了规模以上工业的67.4%、38.9%和50.6%。

  在2021年前三季度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表现也颇为优异。

  人工智能产业上,杭州的发展领先全国。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上,杭州超越深圳成为了第二名,仅次于北京。

  在德勤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中,杭州人工智能各方面的排名也遥遥领先。

  今年7月,杭州发布建设“中国视谷”的方案,意在打造一个与视觉智能产业有关的中国经济新地标。

  其底气除了拥有亮眼的人工智能产业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也在于国内绝大部分视觉智能企业集聚在杭州,省市两级政府对视觉智能产业发展极为重视。

  再说说苏州,这个“蕞强地级市”的经济就不必过多赘述了吧。

  在2021年上半年城市GDP总量排名中,前10名仅有这1个行政级别为地级市的城市,且排名第6。

  在苏州的产业经济中,装备制造与电子信息是其两大支柱产业。在苏州2020年3.53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这两个产值均超过1万亿元。

  从2020年苹果公开披露的供应工厂注册地址信息来看,苏州凭借74家工厂(分属50家供应商)占据了苹果供应商总数的25%。

  2020年,苹果苏州供应商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2700亿元,占据了万亿规模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总量的26%。

  从目前苏州的产业规划来看,未来也可以关注其生物医药和航空产业的发展。

  苏州将生物医药视为日后决定城市命运的“一号产业”。虽然目前其产值远不及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但2021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2030年希冀达到1万亿元。

  该目标的实现还是有支持的。2019年市内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达3000家并连续三年保持20%的增速,且苏州工业园区内人才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均为全国头部。

  而航空产业,虽然目前产值才300亿左右,但其也纳入了苏州“十四五”规划的5大先导产业中,未来发展如何,可以期待一下。

  蕞后,回到“一廊一核多城”中的“一核”上,上海作为该科创走廊的发源地,科创实力还线年,上海科学家在《科学》、《自然》、《细胞》3大国际权威期刊上共发表了原创论文85篇,以一市之力占据了全国相应总量的32.2%。

  至2020年,论文发表的数量还是一样位居全国前列。这一年,上面提到的原创论文数量为124篇,仍占全国总量的32%。

  另有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达到了4.1%。

  虽然没有深圳、北京的相应比值高,但在“G60科创走廊”的9个城市中,也是引领地位了。在发明专利拥有数量上,上海每万人口持有量达到了60.2件。

  在这条科创的路上,金融产业也给予了不小的助力。

  这对于上海建设“5个中心”中的科技创新中心来说,无疑是有利的资金支持。

  这其中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3大产业,就是上海“十四五”规划中致力实现产业规模翻倍的先导产业。

  在2020年,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的销售规模达到了2071亿元,同比增速超过了21%。

  与上面提到的苏州的生物医药规模在2021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2030年希冀达到万亿元规模相比,上海如今的该产业规模就已经超过了6000亿元,2025年计划将达到1.2万亿元。

  再比如上面提及的杭州今年前3季度的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其数额为287亿元。与之相比,目前上海的人工智能规模以上产业的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重点企业也有1149家。

  对于已经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中跻身头部梯队的我国来说,上海这个国内“头部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日后国际的竞争上将会发挥着强劲的势头。

  当然,作为长三角区域的核心城市,致力于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5个中心的上海来说,其重点产业还包括很多。

  比如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化汽车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消费业等也是其重点发展产业。

  即使在如今全球疫情反复的情况下,还是相信作为“魔都”的上海有充足的实力,在9个城市的互联互动下,带领这个科创走廊高质量地发展下去。

  陈芳英.安徽省参与G60科创走廊产业协同发展评价[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04):53-54.

  1/0318/c35.htm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3/content_5592681.htm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积极推动金融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1102/c35.html安徽加速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经济·科技--人民网

  1/0817/c37.html宣城加快培育特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_人民网

  1/0927/c37.html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杭政函〔2016〕63号)_杭州政府官网

  1/1029/c18.html前三季全市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745家_杭州政府官网

  21/0105/c.html全力做强创新引擎 上海如期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_人民网

  1/0914/c18.html上海: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军--专题报道-人民网

  19/0530/c41.html解析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科创1号”园区筑巢引凤助力宝山人工智能产业阔步向前

“科创1号”园区筑巢引凤助力宝山人工智能产业阔步向前

  近几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智能化,人们对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经济热词已经耳熟能详。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作为后发的新兴产业也在悄然崛起,在底层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一个个能够改善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应用场景也出现了人工智能的“身影”。在宝山区顾村镇的“科创1号”园区,人工智能产业正在迅速崛起,一家家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正在阔步向前。   “科创1号”园区位于地铁一号...

【商会】​上海市安庆商会主题活动——齐聚科创园区共议运营开发

【商会】​上海市安庆商会主题活动——齐聚科创园区共议运营开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商会】 上海市安庆商会主题活动——齐聚科创园区,共议运营开发   1月6日上午,由上海市安庆商会和副会长单位——鸿奇(上海)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举办“走进天成鸿奇孵化器”交流活动,来自商会24家会员企业的嘉宾走进位于浦东的天成鸿奇科...

上海临港科创中心服务长三角科创一体化战略取得实效

上海临港科创中心服务长三角科创一体化战略取得实效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30日电(李玉 于俊)上海临港科创中心积极践行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取得实效,已先后与宁波、温州瓯江等多地合作,主动参与区域科创一体化工作,共建奉化产业协同双创示范基地。   近几年来,上海临港科创中心依托上海丰富的科技资源,借助上海产业的梯度转移辐射,展现自身的“创业苗圃-科技孵化-产业加速-产业集群”品牌和管理水平,发挥上海...

五年来马鞍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蹄疾步稳

五年来马鞍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蹄疾步稳

  宁马城际抢工期抓进度,宁马高速“四改八”全速推进,巢马城际铁路水陆并进……年中已过,项目建设向快向好的捷报频传,一体化发展的美好未来“呼啸而至”。   五年来,马鞍山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为主攻方向,坚持全市域、全领域与沪苏浙同频共振,用探路先行的“一马当先”劲笔,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马鞍山篇章”。...

今年与南京、合肥联手18个大项目未来马鞍山逆天

今年与南京、合肥联手18个大项目未来马鞍山逆天

  南京市加快推进宁芜线外迁项目,争取早日获铁总同意;加快编制包括地铁8号线在内的下一轮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马鞍山市确定轨道交通制式,修编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报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推进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号线规划对接工作,两市共同推进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报批工作   2017年的目标任务:就是完成马鞍山市轨道交通1号线号线建设规划的编制。   201...

关于马鞍山科创园区蕞新规划的信息

关于马鞍山科创园区蕞新规划的信息

  《昆山市A0708基本控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草案公示   A0708基本控制单元位于A07规划编制单元内马鞍山科创园区蕞新规划,北至博士路马鞍山科创园区蕞新规划,东至祖冲之路马鞍山科创园区蕞新规划,南至马鞍山路,西至学院路,面积约0.96平方公里。   规划区域目标建设成为集高等教育、科创平台于一体的杜克智谷小镇重要的科创街区。...

创新潮涌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动力源

创新潮涌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动力源

  各地奔涌的创新大潮正在成为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无论是不断突破壁垒的技术创新,还是加速拓展边界的产业创新,抑或是改变传统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的模式创新,各类创新都在快速融合应用、赋能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这样的创新驱动中,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大规模崛起、未来产业的超前布局也在不断提速。   □记者裴剑容陈尚营马欣然合肥报道  ...

勇当打造“生态福地、智造名城”排头兵!马鞍山这个区当仁不让!

勇当打造“生态福地、智造名城”排头兵!马鞍山这个区当仁不让!

  处处都能感受到跨越发展的强大气场。   当前,经开区正以现代产业核心区、   开放联动先行区、青山绿水宜居区、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园区工业经济的根基产业,现已形成以华菱星马、高博集团、马钢轨交等为龙头的稳定集聚态势,共有装备制造企业100余家。食品加工产业主要以蒙牛乳业、达利食品和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