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鞍山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五年来马鞍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蹄疾步稳

admin6个月前 (09-26)马鞍山产业信息56

  宁马城际抢工期抓进度,宁马高速“四改八”全速推进,巢马城际铁路水陆并进……年中已过,项目建设向快向好的捷报频传,一体化发展的美好未来“呼啸而至”。

  五年来,马鞍山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为主攻方向,坚持全市域、全领域与沪苏浙同频共振,用探路先行的“一马当先”劲笔,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马鞍山篇章”。

  从跻身“南京都市圈”,到成为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敞开“东大门”的马鞍山,始终以“一马当先”的姿态竞逐“融合之路”。

  2019年5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马鞍山市把融入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实现融入加速度、发展高质量,当年8月,出台《关于做强“桥头堡”当好“排头兵”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擘画“六个一体化”美好蓝图。

  随后,马鞍山市出台《马鞍山市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在安徽省率先制定重点任务、重大平台项目和重点改革创新举措“三套清单”。

  2020年,又印发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年度工作计划。谋划、梳理、遴选出20个重点合作事项和20个重点合作项目,创新实施市级层面重点调度“2020工程”,并以此作为马鞍山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抓手和突破口。

  20个重点合作事项,涵盖规划对接、毗邻合作、产业协作、创新联动、园区合作、港口联运、友好市区合作、教育医疗合作、文化旅游合作、营商环境共建、干部交流等领域。

  7月10日,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揭牌。这是马鞍山市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与沪苏浙等高对接的务实行动。

  博商创道产业园项目一期竣工,招引落户16家企业;台资企业乔崴进五轴龙门机床项目年产值近1.5亿元;江宁、博望首个联合招引落户的项目——总投资达10.93亿元的富时科创产业园项目已正式量产……行走在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座座新厂房机器轰鸣,一台台智能制造产品走下生产线,从这里销往全国乃至全球。

  在高端数字通信组件生产线建设项目现场,研发楼完成封顶,预计11月完成项目建设,明年4月投产;在元久压裂车液力端装备制造产业化项目工地,研发楼已盖到了第四层,预计下个月整个项目完工,年底前投产……

  放眼一江两岸,毗邻合作热潮涌动,一处处硕果摇枝的“试验田”串珠成链,着力打造长三角蕞靓区域合作带。

  厂房内,机器轰鸣,一车车铝挡板走下生产线,被运到全国各地;厂房外,土地还在平整硬化,院墙仍在打桩筑基。位于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的哈德莱夫(马鞍山)新材料有限公司,厂房内外截然不同的工作进度让人不免有些诧异。

  公司管理人员张广第笑着说,订单排满了,只好一边施工一边生产,现在企业每个月产值近2000万元。

  与此同时,头部工园联合中国南山集团宝湾产城也落户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打造宁和两地智能制造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型园区——中国南山·头部工园·浦和智造园。

  该项目预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不低于30亿元,总用地面积800亩,以“产业+城市的综合开发和运营”为方向,推动“产业+城市+生态”融合发展。

  在位于江东大道(九华路至梅山路段)的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先期试验段项目工地上,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九华路站站房共需完成144根桩,平均桩孔深度在30米左右,我们正在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法等先进工艺进行施工。” 中铁四局集团头部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工程部技术主管柳坤介绍说。

  在位于长江主航道上的巢马城际铁路CMSG-1标Z4号主塔墩施工现场,各类机械设备“马力全开”。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巢马城际铁路项目部现场技术负责人张杭表示,目前Z4号墩已灌注成桩40根,将在9月底前完成全部60根超大直径钻孔桩施工……

  一条条畅联长三角的快速通道扑面而来,交通大动脉建设如火如荼,“毛细血管”被一一疏通。

  在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开通跨省公交线条断头路全部打通;江宁区和博望区交界处,5处存在了20多年的 “限宽限高门”被拆除;江宁861公交延伸到丹阳镇区和江宁东山主城区,马鞍山和南京的空间距离进一步拉近。

  在和县,宁和公交换乘中心投入使用,实现了和县、南京“跨省串门”,全面对接南京浦口的“1+1+5”交通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扫除交通障碍的同时,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也在加速融合。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博望分校开班;南京明发集团投资建设的“一师树”学校项目落户和县乌江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与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头部医院合作,成立跨界医联体,建立绿色转诊通道;南京市头部医院医疗集团和县中医院正式挂牌,和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明基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有理有方】敢问打造重要增长极的路在何方?

【有理有方】敢问打造重要增长极的路在何方?

  产业一体化是区域融合发展的核心。以武黄产业共同体建设为突破口,深度嵌入武汉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实现武黄联动耦合高质量发展,对于黄石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扛牢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历史使命意义重大。   当前,要抢抓光谷科创大走廊和武汉新城建设重大机遇,借势借力把黄石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不断壮大经济规模,提升发展质量,增强硬核支撑,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科创园】地址电话路线地图

【科创园】地址电话路线地图

  地址(位置,怎么去,怎么走,在哪,在哪里,在哪儿):马鞍山市花山区花山经济开发区赤口路与陶甸路交汇处东南   地址(位置,怎么去,怎么走,在哪,在哪里,在哪儿):马鞍山市花山区花山经济开发区   地址(位置,怎么去,怎么走,在哪,在哪里,在哪儿):马鞍山市雨山区采石街道   地址(位置,怎么去,怎么走,在哪,在哪里,在哪儿):马...

【聚焦】全省十强!马鞍山头部!这个园区强在哪里?

【聚焦】全省十强!马鞍山头部!这个园区强在哪里?

  今年3月,安徽省政府发布2017年度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表彰名单,慈湖高新区排名第8位,位居全市第1,首次跻身全省“十强”阵营。   3月18日,慈湖高新区驻南京经贸技术联络处揭牌成立,这是高新区用心打好“南京牌”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开放发展、加强对外合作的重要成果。   慈湖高新区北起苏皖省界,和南京无缝对接,是八百里皖江的蕞前沿,也...

一企一栋别具一格!宝山这个园区呈现不一样的“新视觉”

一企一栋别具一格!宝山这个园区呈现不一样的“新视觉”

  “1876新视觉-环上大科创产业园”项目位于宝山区沪太路4290号,聚焦环上大科技圈规划,由1876园区品牌化运营,精耕细作打造连锁品牌园。项目由15栋独立建筑构成,总体设计规划由红点国际设计获奖者朱建华操刀主创,自成一派风格,其总投资金额估算约为2亿元。   园区毗邻沪太路,与核心主干道外环高架咫尺为邻,距离地铁7号线公里,与周边宝山科技园、城市绿洲、国际研发总...

上海临港科创中心服务长三角科创一体化战略取得实效

上海临港科创中心服务长三角科创一体化战略取得实效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30日电(李玉 于俊)上海临港科创中心积极践行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取得实效,已先后与宁波、温州瓯江等多地合作,主动参与区域科创一体化工作,共建奉化产业协同双创示范基地。   近几年来,上海临港科创中心依托上海丰富的科技资源,借助上海产业的梯度转移辐射,展现自身的“创业苗圃-科技孵化-产业加速-产业集群”品牌和管理水平,发挥上海...

今年21家科技企业入驻马鞍山市科创中心

今年21家科技企业入驻马鞍山市科创中心

  马鞍山日报讯 今年以来,市科创中心进一步加大引进科技孵化企业工作力度,通过多措并举引进孵化企业达到显著成效。截至目前,中心共引进各类科技创业企业21家,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5家、留学回国人员创业企业2家,新进孵化企业注册资本共计1746万元,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引进科技企业18家目标考核任务。   市科创中心通过加强科技创业招商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推广科技创业经验...

从有想法到成果转化全链条有指导;从企业开办到做大做强全过程有服务。

从有想法到成果转化全链条有指导;从企业开办到做大做强全过程有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科技网园区风采   从有想法到成果转化,全链条有指导;从企业开办到做大做强,全过程有服务。   中安在线 来源:马鞍山政府网 作者:邱雪 编辑:焦明仁   大学生想创业,却不知道怎么开始,那就到“创业大学”,项目选型、组织架构手把手辅导;有科研成果,创业启动资金太少,怎么变现成经济效益,去众创空间,拎包就能入...

全省唯一城区!蜀山区入选“科创安徽”首批试点城市(园区)

全省唯一城区!蜀山区入选“科创安徽”首批试点城市(园区)

  据了解,“科创安徽”是安徽省科协在巩固深化“科创中国”试点工作基础上,打造的服务品牌,旨在打造一批服务科技经济融合“样板间”,汇集全国、省级学会、基层组织和市县级科协力量,搭建一批创新资源集成共享平台,建立一批协同创新组织,形成一批“科创安徽”典型示范模式和具有影响力的工作载体,建立创新资源供给、对接、落地长效机制,探索形成科协组织服务科技经济融合的有效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