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鞍山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安徽滁州协同打造区域创新平台高校科研人员跨省创业“双城记”

admin7个月前 (09-26)马鞍山产业信息32

  安徽滁州协同打造区域创新平台 高校科研人员跨省创业“双城记”

  南京工业大学80后教授崔朝亮当下的生活可以用“双城记”来形容——往往一天的上半场属于安徽滁州,下半场属于江苏南京。

  “上完课后,从学校开车过来,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基地,处理完事务,下午还能返回学校开会。”崔朝亮觉得,在滁州高教科创城(以下简称“科创城”),很多科研人员都适应了这种“跨省”的工作状态。

  现在,走在科创城园区里,随处可见“南工路”“浦园路”等带有南京印记的路牌,以及企业往返南京、滁州两地的班车,“同城化”氛围扑面而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进入新发展阶段,作为安徽东向发展“东大门”,滁州市加快建设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在项目招引上,围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宁滁两地共同招引,相互推进产业链协同配套。

  科创城位于滁州市南谯区,东距南京江北新区18公里,连接南京、合肥两大科教城。近年来引入安徽科技学院滁州校区、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中科院长光高端装备研究院等高教资源,定位“高教+科创+产业”的模式,协同打造区域创新平台,已累计投入70多亿元,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创新创业载体达200万平方米。

  崔朝亮的研究方向是水处理超滤膜。他记得读研究生时,为了进口水处理用的膜组件,往往需要提前一年多向国外企业预付全额定金,那种“受制于人”的感觉让他立志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他所在的团队开发出高抗污染PVDF超滤膜,攻克世界性难题,实现了制浆造纸废水的零排放,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石化、钢铁、冶金等行业废水处理领域,团队也实现了关键膜材料的国产化替代,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崔朝亮认为,对一个从事水处理膜研究的学者来说,必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环节,用技术去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正是出于这个考虑,2020年,崔朝亮的团队和科创城实现了“双向奔赴”,他有了另一个身份——滁州久盈膜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这是一家从事超滤膜研发、设计、制造的高科技企业,其生产的久盈膜打破了进口超滤膜在我国高端市场的垄断。

  “这里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务,刚落户时,一位管理人员刚吊完水,就带着我去办理环评手续。我们需要扩产但场地局促时,他们积极帮着协调新的场地。”崔朝亮说,这些无微不至的服务让科研人员可以沉下心来搞创新。

  依托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学术支持,加上滁州当地提供的硬件支持和优惠政策,久盈膜项目打通了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孵化,再到量产的链条,也因此在滁州当地形成了一条日趋完善的“人才链”。

  目前滁州久盈膜项目研发团队共有21人,其中包括12名博士,含外籍专家两名、海外归国人员6名。团队中不少硕士就是崔朝亮的学生,他们毕业后直接留在了滁州的基地。

  据了解,近年来,科创城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14个,各领域高层次人才137名、行业急需紧缺人才30余名,落户并孵化科技企业300多家;逐步建成集科技研发、战新产业、高教研学、城市服务等于一体的四大功能板块。

  引入龙头“链长” 实现全产业链“起飞”

  招启军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也是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去年年底,他领衔的南航先进直升机研发制造项目落户科创城。

  这些天来,蕞让他感到振奋的是,新一代旋翼飞行器即将在滁州实现首次试飞。团队着力研发的倾转旋翼机是一种介于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之间的新概念旋翼飞行器,具备垂直起降、高速巡航、大载重、远航程的能力,适应于巡检和救援。

  这支由国家级领军人才领衔,院士、总师顾问参与的顶尖产学研队伍,为何会选择在滁州设立基地?招启军说,从客观条件看,相比长三角其他城市,滁州有着良好的空域条件。

  “我们的飞行器零部件需要有厂房进行总装,之后需要试验,试飞还需要跑道……”招启军说,滁州市提供了充裕的场地硬件和优惠的政策支持,满足项目落地的现实要求,“让人感动的是,这里没有立马提出税收的要求,而是给予宽裕的孵化期”。

  在他看来,地方政府显然有着“长远的目光”,现在各地都在提出发展低空经济,南航先进直升机项目的落户如同引进了一个“链长”,可以吸引和孵化一批航空领域企业,逐步建设一个直升机产业生态基地,带动周边产业形成一个航空的全产业链。

  目前科创城内已布局无人机产业园,同时还建有以航空服务、民航运输为特色专业的中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些都将成为航空全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

  在安徽恒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8台用于建筑领域的工程机器人“整装待发”,它们即将通过青岛港发往俄罗斯。

  “机器人能否代替人类完成高危环境作业?”这是该公司创始人徐必勇一直苦苦求索的问题,为此他辗转于马鞍山、南京等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不仅拿到了博士学位,也研发出适用于不同领域的工程机器人产品。

  不过真正要实现量产,就必须具备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为此,他在2018年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回到自己的故乡滁州创业,科创城提供了5000平方米的车间以及各项配套政策。

  这家公司围绕高温、高粉尘、高辐射、有毒、有害等高危环境及特殊工况下施工作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研发特种机器人关键技术及装备,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徐必勇现在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员,他不仅将多年积累的技术资源引入科创城,也将当年创业的小伙伴召唤回来。90后王维东正是其中一员,同样也是滁州籍。作为公司的高管,他在从事招聘工作时发现,人才“回流”已成普遍现象,很多滁州籍的管理、技术人员从长三角其他城市回来了。

  “园区的大型企业越来越多,业态越来越丰富,形成了‘人才池’,年轻人回来之后大有可为,人才流动也有空间。”王维东说,科创城提供了人才公寓和购房补贴,为年轻人解决了后顾之忧。

  据了解,近期,滁州市南谯区正在实施“青年人才兴谯”计划,摸排梳理南谯籍优秀在校大学生情况,主动加强对接联系;并向全区约2500名高中毕业生发出“逐梦滁州 菁英学子”一封信,宣传推介人才政策,诚邀他们毕业后返乡就业创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G60松江·安徽科创园开园打造两地产业要素资源对接整合枢纽

G60松江·安徽科创园开园打造两地产业要素资源对接整合枢纽

  12月28日,G60松江·安徽科创园开园集中签约暨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上海分中心揭牌。据悉,松江·安徽科创园地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核心——松江区洞泾镇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地铁12号线亩,包括中试厂房、研发、生活配套等多种形态共20万平方米,未来将打造成为长三角科创要素高度集聚和深度融合的创新综合体。   据了解,本次开园面积约7万平方米,共吸引西班牙达诺巴特集...

“2022科创先锋”榜单出炉

“2022科创先锋”榜单出炉

  10月27日,2022科创领袖论坛在上海举行,同时发布了“2022科创先锋”榜单。   商汤科技、旷视科技、先声药业、蜂巢能源、腾讯、闪马智能获得“2022科创先锋企业年度科创企业”奖;临港集团、中德合作创新园、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2022科创先锋企业年度科创园区”;...

一企一栋别具一格!宝山这个园区呈现不一样的“新视觉”

一企一栋别具一格!宝山这个园区呈现不一样的“新视觉”

  “1876新视觉-环上大科创产业园”项目位于宝山区沪太路4290号,聚焦环上大科技圈规划,由1876园区品牌化运营,精耕细作打造连锁品牌园。项目由15栋独立建筑构成,总体设计规划由红点国际设计获奖者朱建华操刀主创,自成一派风格,其总投资金额估算约为2亿元。   园区毗邻沪太路,与核心主干道外环高架咫尺为邻,距离地铁7号线公里,与周边宝山科技园、城市绿洲、国际研发总...

上海临港科创中心服务长三角科创一体化战略取得实效

上海临港科创中心服务长三角科创一体化战略取得实效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30日电(李玉 于俊)上海临港科创中心积极践行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取得实效,已先后与宁波、温州瓯江等多地合作,主动参与区域科创一体化工作,共建奉化产业协同双创示范基地。   近几年来,上海临港科创中心依托上海丰富的科技资源,借助上海产业的梯度转移辐射,展现自身的“创业苗圃-科技孵化-产业加速-产业集群”品牌和管理水平,发挥上海...

中科(马鞍山)新材料科技园及创新平台揭牌

中科(马鞍山)新材料科技园及创新平台揭牌

  原标题:中科(马鞍山)新材料科技园及创新平台揭牌   中安在线讯 据皖江在线日,中科(马鞍山)新材料科技园及创新平台揭牌仪式在慈湖高新区宁马科创园举行。这是我省与中科院院地合作重点项目之一,是高新区深度推进与大院大所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又一成果。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是科技创新领域的“国家队”,是国家自主创新的主力军。由过程工程研究所...

今年21家科技企业入驻马鞍山市科创中心

今年21家科技企业入驻马鞍山市科创中心

  马鞍山日报讯 今年以来,市科创中心进一步加大引进科技孵化企业工作力度,通过多措并举引进孵化企业达到显著成效。截至目前,中心共引进各类科技创业企业21家,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5家、留学回国人员创业企业2家,新进孵化企业注册资本共计1746万元,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引进科技企业18家目标考核任务。   市科创中心通过加强科技创业招商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推广科技创业经验...

创新潮涌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动力源

创新潮涌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动力源

  各地奔涌的创新大潮正在成为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无论是不断突破壁垒的技术创新,还是加速拓展边界的产业创新,抑或是改变传统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的模式创新,各类创新都在快速融合应用、赋能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这样的创新驱动中,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大规模崛起、未来产业的超前布局也在不断提速。   □记者裴剑容陈尚营马欣然合肥报道  ...

勇当打造“生态福地、智造名城”排头兵!马鞍山这个区当仁不让!

勇当打造“生态福地、智造名城”排头兵!马鞍山这个区当仁不让!

  处处都能感受到跨越发展的强大气场。   当前,经开区正以现代产业核心区、   开放联动先行区、青山绿水宜居区、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园区工业经济的根基产业,现已形成以华菱星马、高博集团、马钢轨交等为龙头的稳定集聚态势,共有装备制造企业100余家。食品加工产业主要以蒙牛乳业、达利食品和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