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数字赋能推动“制造”迈向“智造”
汉马科技智能化生产车间。储灿林 摄
迈特诺(马鞍山)特种电缆有限公司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储灿林 摄
“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交流会。(资料图片)
东科半导体(安徽)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而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坚持数字赋能,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也成为了“制”胜未来的不二之选。
近年来,马鞍山市坚持把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牵引性抓手,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奋力闯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数据见证成效。2024年,马鞍山成功跻身国家“千兆城市”、再次进入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60强,5个项目入选工信部2024年数字化转型领域蕞具含金量荣誉“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典型案例项目”,入选数居全省第1。
放眼马鞍山一江两岸,“智”潮奔涌、“新”风蔚然,“制造”向“智造”转型的精彩故事正在上演。
提起马鞍山的制造业,“钢花四溅”“铁水激荡”的场景曾深入人心,现如今以“数转智改”引领提升发展质效的深刻变革正在席卷这座工业城市。
看不到漫天粉尘,听不到恼人噪声,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人挥舞“手臂”旋转忙碌,AGV物流小车(自动导航的无人驾驶车辆)灵活穿梭,码垛机器人自动分拣、入库……走进位于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洁净钢精炼炉用节能环保新材料生产车间,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耐火材料行业生产的认知。
从三个人应付一台机器,到一个人管理两台机器,从噪声粉尘环绕到生产高效洁净,“智改数转”不仅改变了一个企业的生产面貌,更重塑了整个生产流程。
“传统企业要想不掉队,就需要在‘智改数转’上动点脑筋。”瑞泰马钢运营管理部(数智办)副主任邵辉介绍,凭借“智改数转”上的不断升级,瑞泰马钢接连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数字化车间、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等荣誉,2024年,企业获评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瑞泰马钢的“完美蜕变”正是马鞍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鲜活案例。2024年,马钢荣获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称号;新康达磁业及博望高新区的2个项目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累计创建2个,在全省位列第3;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达到6个,居全省第2;2家企业入选国家“数字三品”全国典型案例;新增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6个;新增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获批省级“一区一业一样板”3家,均在全省排名第3;山鹰国际、立白日化入选省工业互联网“十佳应用案例”,位居全省第2。
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马鞍山全市上下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数字赋能的积极探索与不懈努力。2024年以来,马鞍山坚持专班统筹、专项推进,通过分行业、分区域、选龙头、树典型、重引导,创新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看样学样”活动,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不断提高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度,开创了发展活力竞相迸发、产业集群优势凸显的新局面。
“作为首场全国层面的亩均改革工作交流会,希望此平台,促进地区间互学互鉴、合作提高。结合地方所盼,为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一批改革优秀案例,促进亩均改革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更积极作用”。
“安徽省将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2024年初,“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交流会在马鞍山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家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大会上,发布了2023年“亩均论英雄”十大改革标杆案例,马鞍山市“深化改革赋能 推动提质增效”成功入选全国十大改革标杆案例。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改革创新与数字赋能,恰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共同推动制造业驶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近年来,马鞍山在安徽省率先启动亩均效益评价改革,协同打造全域联动改革体系,市级层面推动亩均、能耗、产能“三大论英雄”,县区层面推动“一载体一特色”,企业层面高效能推广“提升亩均效益十二法”,分别从生产要素、产业资金、土地供给、金融服务和政策联动五个方面实施差别化资源分配,加快土地从“低产”到“高产”质变,促进产业从“低效”向“高端”升级,不断提升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企业是制造业发展的主体,马鞍山正在让改革成果真正惠及企业,推动制造业产业生态不断优化。
缺少流转资金,一笔助农贷款解了燃眉之急;道路破损,相关部门迅速协调完成修复;项目前期工作遇到难题,服务专员提供全程代办服务……一个个企业诉求得以回应解决。
2024年以来,马鞍山创新开展“企声响应”专项行动,用真招实招为企业纾困解难,对企业反馈诉求“一企一策”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建立并落实“企声响应”快办快结工作机制,打造“全链条式服务”,不断提升企业满意度、获得感。
“企声响应”典型经验被纳入省政府办公厅《典型经验做法汇编》,并被推荐至国务院督察组;获评“2024中国营商环境50人论坛”中国地方政府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并被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报道。
润物无声,以企业反映诉求为导向,以快速响应、高效办理为原则,“企声响应”正在逐步实现城市的“齐声响应”。
数据显示,马鞍山累计编发《企声响应》57期,帮助协调解决问题577项;累计举办“采石会客厅”系列活动168场,梳理、交办、解决涉企问题1309个;开展“数智马鞍山”见行动系列活动82场,惠及企业2400余户次;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85场,惠及企业2675家。
从“制造”到“智造”,马鞍山的制造业正在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字之变,变的是格局、是发展、是进化,而不变的,是这座城市积极进取、勇攀高峰的决心和气魄。
2025年马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把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牵引性抓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更优打法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创先争优,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树林变森林”、未来产业“小树变大树”、现代服务业“苗木更葱郁”。
数字赋能成效已显,制造业发展“航向”已定,接下来便是鼓足风帆,破浪前行。
“2025年,我们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力争取新一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创建一批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根据细分行业共性和企业个性需求,开发集成‘小快轻准’的数字化服务和产品,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推动工业园区整体数字化转型,深化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扩展平台连接企业、设备数量,打造区域转型样板。同时,将会继续开展‘数智马鞍山’见行动系列活动,重点围绕政策宣贯、平台建设、应用普及、供需对接、网络服务等具体内容,会同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分行业开展各类数字化转型交流对接,加大对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数字化培训和引导力度,提高企业管理人才尤其是企业一把手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增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信心和意愿。”马鞍山市工信局负责人介绍,马鞍山还将聚焦培育引进一批深耕行业、长期驻守的数字化服务商,组织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水平线上测评,从数字化基础、经营、管理、成效四个维度帮助企业进行把脉诊断,实施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大力推动工业企业上云。
展望未来,马鞍山市将坚定不移地走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创新、深化改革、优化服务,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水平迈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吴衡)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