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新业态点亮文创园
直播孵化基地。 记者 季晨辰 摄
创客+文创园对于马鞍山人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新鲜的地方。
熟悉的是,园区“苏式”结构的老厂房依然保留、修旧如旧,沉淀着工业底蕴和城市记忆。新鲜的是,在花山区推动产业升级的“大手笔”下,老厂房变身文创园,以年轻态、时尚感、文化浓的形象重塑人们对它的认知,成为了该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张名片。
外面看是一座红砖黑瓦的复古建筑,走进却发现“内藏玄机”。2000平方米的双层loft空间分布着近百个直播间、舞蹈室、摄影棚等。
“建议您正装选择轻快明亮的衬衫,妆容稍作调整……”6月29日晚6点,朱美惠化着淡妆、一袭黑裙正在直播间对网友进行穿搭指导。对穿搭颇有研究的朱美惠半年前签约基地,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培训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主播,并对该门类新人进行视频优化、形象设计、互动技巧、营销策划方面培训。
去年,全省蕞大的直播孵化基地“甜甜圈”签约落地马鞍山市。政府搭建平台,文创园免费改造装潢,基地集主播孵化、培训、电商带货、短视频、文旅、泛娱乐等业务于一体,吸引和集聚国内优质直播机构、网红MCN机构、短视频IP内容生产商等优势资源,发展迅速。
“一年来培养签约主播300多个,其中三分之一是在本地发掘的。”基地负责人刘天吉说,未来将借助“电商+泛娱乐结合直播”新模式,推介马鞍山文旅、特产、商贸等,吸聚青年就业、服务城市发展。
“甜甜圈”看重的,正是创客+文创园的文化、创新、开放底蕴。2017年以来,园区紧紧把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趋势,积极创新整合马鞍山本地优势文化资源,切入工业文明变迁的历史轨迹,如今已形成文化创意、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数字媒体、文化体育、互联网直播等主题板块,一期文创天地与二期城市度假公园业态互补,入驻企业近200家。
2019年以来,创客+文创园大力发展夜经济,打造24小时消费产业链及夜间消费场景,形成了独具马鞍山特色的“夜购、夜食、夜娱、夜学”一站式夜间消费。“今后的目标是向着城市核心区的文创园区、科创园区、商业街区和旅游景区集中为一体的文旅商地标发展。”
哨声、欢笑声、篮球落地砰砰声交织……在文创园5栋的星动-K8篮球公园,每个训练场地都有小朋友在教练的带领下学习步伐、运球、投篮。
马鞍山小伙安安从武汉体育学院篮球专业毕业后,和同专业的球友们合计着开一家室内篮球场馆,很快便相中了这里。园区收到几名年轻人的创业申请,给足了政策上的支持。星动体育文化陆续开了9家场馆,K8篮球公园是蕞大的一座。“我的创业梦是借助全民健身的东风,从这里起飞。”安安感慨道。
创客+文创园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搭建商务、融资、信息发布、人才实训、知识产权保护等九大平台,护航“安安”们续写创业故事,打造创客的“大集市”“大本营”。
本月,园区与花山区人社局、商务局、工商联等部门联合举办“人才夜市”招聘活动,新颖热闹、流光溢彩的招聘会吸引了众多青年来“赶集”。
“新事物”进“老厂房”,焕发出新活力。城市度假公园经理詹江华介绍,园区将继续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提升改造,打造艺术街区、提升园区亮化、完善配套设施。7月份将启动“星空夜市”改造,对夜市的规格、布局、设施等进行全面升级,进一步丰富文化创意产业门类,集聚产业要素资源,打造具有马鞍山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集群。
“今年园区将引入一批新街景、新摊位、新业态,可容纳摊位200多个,退役军人、应届毕业生、困难家庭等群体优先报名,我们也将提供贴心服务,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文创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詹江华说。
来源: 马鞍山日报 作者: 季晨辰
打造长三角“白菜心”的“马鞍山行动”
中国十七冶:市政分公司开展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作
中国十七冶:市政分公司黄山市皖南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获安徽省4个试点工地称号
马鞍山和县石杨镇:清水润良田,抗旱保苗忙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助企纾困“解渴”
郑蒲港新区首例“竣工即拿证”工业项目落地
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建设全力推进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